電話: 0517-85939919
傳真: 0517-85939819
網站:m.bfgmlp.com
電子郵箱: anfenglw@126.com
郵編: 223200地址: 淮安市淮安區永懷東路秦漢華府2#-1-17F
傳真: 0517-85939819
網站:m.bfgmlp.com
電子郵箱: anfenglw@126.com
郵編: 223200如果會計證取消,
現有2000萬持證人的出路在哪里?
如果會計證不取消,
隨著會計行業和人工智能的發展,
行業將如何大浪淘沙?
首先,幾百萬底層財務人員即將失業的可能是存在的。
1、電子發票、電子會計檔案等新事務的應用
2016年5月四大行業的營改增,隨之出現了電子發票新事務,人們發現,可以直接掃碼或者郵箱接收電子發票的PDF,結合網上報銷系統,員工不需要貼票填單了;企業通過實施電子發票,財務人員也不需要購票和人工開票了。
電子會計檔案法規的出臺,國家承認會計檔案電子化具有法律效益,不需要財務人員進行紙質憑證的人工裝訂,財務人員傳統的工作將越來越少。
2、無紙化報銷的技術發展
現在不少企業集成攜程,去哪兒等商旅系統解決機票酒店等的預訂問題;通過集成滴滴,易到等解決出行的問題;通過集成京東、天貓等解決辦公用品,資產采購的問題;通過集成訂餐小秘書、餓了嗎等解決訂餐等問題。
這些的應用,讓報銷無紙化了,員工不需要貼票填單了,企業直接和這些平臺直接進行結算,財務人員審核工作都交給系統完成了,這是消滅報賬的時代。
3、新型業財一體化軟件、財稅等系統集成發展
通過這些業財一體化軟件和各種系統的集成,核算會計這種基礎崗位全部軟件的電子記賬代替。
使用電子發票+商旅系統+無紙化報銷+銀企直聯+BMP+發票管理系統+ERP+金稅系統等各系統用接口進行對接集成,實現從費用報銷->付款->憑證生成,到進項發票->應付結算->憑證生成、從銷項發票->應收結算->核銷清帳等業務,全過程系統自動化處理,人只是輔助操作,基礎的財務核算前途堪憂,這也就知道為什么國家要取消會計證了。
4、財務轉型的需求加速
隨著近幾十年國內企業的快速發展,企業規模越來越大,財務人員也越來越多,有的企業財務人員達到幾百,幾千人,但在這些財務人才中,大量人員是的基礎核算人員,一旦這些企業加速信息化建設,實施財務轉型,整個財務團隊的人才結構就會不可避免轉變,企業會將財務人員分為戰略財務、業務財務、核算財務,戰略財務和業務財務數量將超過基礎核算人數,核算人員會面臨大量的淘汰。
5、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快速發展
除了上述的一些信息技術發展和政策方面的原因,還有一個更大的趨勢,會導致更多的財務人員失業或轉型!那就是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在國內的快速發展。
財務共享就是將在各分子公司當地處理的費用報銷審批、開票和收款、進項發票處理、總賬報表、資金支付、憑證生成、稅金計算、納稅申報表的制作、納稅申報等各種人工操作性事務轉到一個中心進行集中化處理。財務共享后,分子公司的財務相關操作性事務大量減少,隨之而來的是大量的裁員。
根據現在國內的很多財務共享實施案例,企業實施共享后,有30%-70%的財務人員減少。
6、財務外包的興起
對小型企業,財務外包事務所的出現,通過代理記帳,一人可以做很多家企業的會計,也減少了企業對財務人員的需求。
對于大中型企業,除了建設財務共享后,分子公司財務人員面臨失業潮,待財務共享進展到一定階段,隨之而來的是財務外包,企業將共享財務這部分操作性工作進行外包,企業只保留業務財務人員和戰略財務人員和少部分共享財務人員,隨之而來的是企業集團共享部門的幾百人的失業潮。
7、人工智能在財務管理的應用
近幾年來,新技術突飛猛進,特別是人工智能技術的迅猛發展,人工智能引入了會計、稅務、審計等工作當中。引起了社會對會計職業是否會被機器人取代問題的大討論。
隨著人工智能在國內的快速發展, 財務人工智能可以實現財務規劃與預測、財務決策 、財務預算、財務控制和財務分析。 財務人工智能主要用來代替財務管理專家作復雜財務管理過程描述、診斷、分析、 驗證,作為結合技術、理念和財務管理環境而作出最終決策的依據。財務人工智能把復雜財務問題分解成一些比較容易的子問題,再通過搜索和問題歸結實現求解。
如果說前面幾點影響的是基礎核算人員,那財務人工智能的發展影響的是業務財務和戰略財務人員。
8、財務行業面臨的五大挑戰
(1)營改增的后續工作的重擔
2016年5月1日起,我國全面推行了營改增試點,營改增對會計人辦稅的理念、方法都產生了很大變化?對企業的納稅行為也產生了一些影響。
(2)金稅三期工程優化版上線帶來的挑戰
2016年10月上線的金稅三期工程優化版,稅務機關通過金稅三期征管軟件預警評估系統,對存在重大可疑信息的企業進行“雙隨機”檢查。
(3)會計技術和方法的進步對會計人的要求
目前,我國信息化建設突飛猛進,如“五證合一”商事登記制度改革、2017年1月起印花稅管理規程全面試行、2017年全面實行電子稅務局納稅申報……這些變化勢必會影響到會計技術和方法的變化。
(4)稅務稽查“雙隨機”對會計的挑戰
2016年5月24日,國家稅務總局分別印發了《稅務稽查隨機抽查對象名錄庫管理辦法(試行)》和《稅務稽查隨機抽查執法檢查人員名錄庫管理辦法(試行)》、2017年1月初《全國稅務稽查規范(1.0版)》又正式出臺。這些措施的不斷更新出臺足以說明問題。
那么,財務人員將何去何從?
其實,大家之所以對會計從業資格被取消這件事反彈情緒這么強烈,不外乎4個原因:
一是覺得過去的付出浪費了,總得罵幾句發泄一下;
二是初級考試報考被耽誤,因為今年的初級考試條件突然減少了“必須具備會計從業資格證”這一條,一大撥人就卡在考與不考之間,就像一股氣堵在喉嚨間,不吐不快;
三是撤掉了門檻,競爭的人更多,造成了恐慌;
四是猝不及防,沒有考試,只剩迷茫。
其實不用過分去糾結會計從業資格取不取消,學習好會計基礎知識是必須的,它可以幫你在往后的考試或者工作中打下堅實的基礎。
對于知識,永遠都不應該嫌棄學得太多!因為,學會了的知識是永不會背叛你的。只要你真正掌握了,就絕沒有浪費之說。它會成為你的個人財產,別人無法掠奪。如果說有別的什么能比知識來得珍貴,那就是經驗。
財會圈有句流傳甚廣的話:財務越老越吃香。這里的“老”不是絕對意義上的年紀大,而是隨著工齡增長而沉淀下來的經驗,是在一次又一次實操中積累的經驗,這些經驗能夠有效且高效地解決問題。
實操性強是會計行業的一大特點,不管政策如何變,不管會計從業資格取消與否,實操能力都是決定你能否上崗、晉升和漲薪的關鍵因素。
正所謂鐵打的能力,流水的證書,對于財會人來說,技能+經驗才是安身立命之本!
面試或者工作的時候,不管你曬出多少份證書,如果不能解決實操問題,那充其量只是一堆鍍了金的擺設。
在某上市公司的核算會計小陸回憶過去的面試情景時說,不管是上市公司還是私營企業,面試官問得最多的問題就是“有沒有做過賬?”“在原來的公司做賬用什么系統?”“你能夠熟練操作金蝶、用友、管家婆的軟件嗎?”
在小陸的記憶中,企業都特別關注應聘者的工作經驗,尤其是總賬和成本會計崗位,都要求有3-5年的工作經驗,筆試試題則考察相當于初級會計水平的操作知識?!皩嵅俳涷炇敲嬖囍械牧咙c?!毙£懕硎?,找工作的時候,沒有誰會特別提到從業資格證,只是因為法律規定了入行必須要有這個證她當初才去考的。
而對于從業資格證如果取消引發的競爭加劇,暨南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金山表示沒有必要恐慌。他說,有能力的人,沒有該資格證也可以做得很好。
恒企教育研發部總監劉勇觀察國內多家企業也發現,不少財務經理乃至總監并沒有太多炫麗的證書,但因為實操和分析能力彪悍,深得老板重視。
經過深入調研,他還總結出了企業最看重財會人員在實操方面的六大能力:出納(如能夠順利操作工資表制作與工資發放、網銀過賬、制作余額調節表)、類商業賬(如精細化核算)、報稅(如熟練操作稅務軟件)、類工業賬處理(如成本核算)、資金運作(通俗地說就是會管錢,能讓錢生錢,讓資金產生更大價值)、懂生意(能夠用財務思維去幫助企業實現經營目標)。
所以,與其毫無意義地吐槽,不如把時間花在提升自己的實操能力上。
如果沒有這個資格證,那以后是不是所有人都能當會計呢?原來跟2000萬人搶工作已經很郁悶了,現在潛在對手一下子飆升到十幾億……
據統計,近年來每年有大約160萬人通過會計從業資格考試,增長速度達到10%左右。最新數據顯示,目前我國持證者已經超過2000萬(也有1900萬的說法),95%是財務會計,只有5%屬于管理會計。其中300萬已經主動轉行,300萬過剩。
而這已經不僅是會計從業資格考試遇到的尷尬,而是整個行業所面臨的窘境:低端人員(只會基本的傳統會計做賬技能)過剩,中高端管理會計人才嚴重比較缺少。
帶著這樣的眼光回到會計司那篇引發熱議的《會計從業資格行政許可清理情況說明》,就會發現,雖然不是板上釘釘的公告,但自有它的意義——《說明》透露出了明顯的洗牌信號,揭示了中國會計行業將面臨一次全方位的人才升級。只有那些讀懂了信號又能夠快速調整的人,才能占據先發優勢!
在各地陸續暫停會計從業資格考試的時候,財政部接連發布幾份重磅文件,顯然,管理會計是財政部改革的重點方向。
這么說是有充分依據的:
早在2014年,國家就發布《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》提出:“爭取3-5年內,在全國培養出一批管理會計人才;力爭通過5-10年左右的努力,使我國管理會計接近或達到世界先進水平”。
2016年6月,發布了《管理會計基本引導》,讓管理會計從頂層設計邁向了落地實施。
2016年10月,又發布《會計改革與發展“十三五”規劃綱要》,直接將管理會計列為“行業急需緊缺人才”,并明確提出“到2020年培養3萬名精于理財、善于管理和決策的管理會計人才”的任務目標。
2016年12月,發布了《管理會計應用指引征求意見稿》,意在進一步完善管理會計體系建設,預計2017年上半年將發布正式稿。
剛剛卸任的樓繼偉在擔任財政部長的幾年里,多次在講話中指出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,會計是財政的組成部分,而管理會計是我國的短板,因此要通過發展管理會計打造中國會計工作的升級版。可見,政府把管理會計提到了很高的位置。
管理會計“受寵”,從宏觀角度來看,原因是“全球化”的到來,中國經濟的變革讓中國企業感受到了在財務架構、財務制度、財務流程、財務決策等各方面與世界接軌的重要性,而中國互聯網的興盛,促進了財務共享服務中心這種全新財務模式的產生,也使財務流程和組織模式發生了重大變化。
用接地氣的視角呢,就是會計信息化技術把那些只會做傳統審計的人的飯碗給搶了,所謂的技能型人才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。
企業更需要那些懂得運用財務思維去解析過去、控制現在、籌劃未來,從而實現經營目標的管理型會計人才。